近日,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河北省“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方案提到,“十四五”時期,全省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持續提升,尾礦庫環境風險有效管控;生活源和農業源固體廢物充分資源化利用,綠色低碳“無廢”理念普遍形成;制度、技術、市場、監管體系和管理信息“一張網”基本建立,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顯提升。全文如下:
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河北省“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 冀政辦字〔2022〕37號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 《河北省“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3月20日 河北省“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 建設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發〔2021〕40號)、生態環境部等部門《“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環固體〔2021〕114號)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推動本省全域開展“無廢城市”建設,根據國家“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要求,結合雄安新區“無廢城市”試點經驗和我省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省第十次黨代會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動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主線,統籌制度、技術、市場、監管等要素集成,構建“無廢”新能源、新產業、新旅游和新工廠,形成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新發展格局,發揮減污降碳協同效應,推動城市綠色低碳轉型,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增添綠色底蘊。 (二)基本原則。 統籌謀劃、協同推進。堅持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發揮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一頭連著減污,一頭連著降碳的重要作用,加強各部門各領域統籌銜接,強化建設工作系統性、協同性、配套性和永續性,構建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考核的“無廢城市”建設工作體系。 創新引領、市場驅動。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將新發展理念貫穿于“無廢城市”建設全過程,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思路方法舉措,強化科技動力支撐,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將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有機結合,加快補齊相關治理體系和基礎設施短板,持續提升固體廢物綜合治理能力。 依法治理、分類施策。堅持尊法守法用法,運用法治方式,因地制宜設定固體廢物治理任務、方法、措施、路徑,不斷優化完善階段性建設指標體系,依法壓實各方責任,依法治污、因勢利導,破解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中難點堵點問題,保障“無廢城市”建設有力推進。 黨政主導、全民共建。堅持把“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落實到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全過程,加強“無廢城市”建設組織推進,大力宣傳“無廢城市”理念,積極引導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加快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治共建的“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格局,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三)工作目標。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下同)同步啟動“無廢城市”建設,有序納入國家建設行列,形成雄安新區率先突破、各市梯次發展的“無廢城市”集群?!笆奈濉睍r期,全省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持續提升,尾礦庫環境風險有效管控;生活源和農業源固體廢物充分資源化利用,綠色低碳“無廢”理念普遍形成;制度、技術、市場、監管體系和管理信息“一張網”基本建立,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二、主要任務 (一)強化頂層制度設計,完善固體廢物管理政策體系。 1.健全污染防治內生機制。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推進《河北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修訂進程。研究制定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強化地方主體責任。統籌城市發展與固體廢物管理,將固體廢物分類收集及無害化處置設施納入環境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范圍。梳理各類固體廢物產生、收集、貯存、轉移、利用、處置等環節的監管盲區,明確各部門職責邊界,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協調聯動機制,做到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生產必須管環保。實行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依法依規將固體廢物產生、利用處置企業納入企業環境信用評價范圍。(省生態環境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市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負責落實。以下均需各市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落實,不再列出) 2.強化標準規范支撐作用。鼓勵企業、社會團體及有關單位參與固體廢物資源化、無害化技術標準與規范制定,促進上下游產業間標準銜接。以尾礦、煤矸石、粉煤灰、冶煉渣、工業副產石膏、建筑垃圾、秸稈等大宗固體廢物消納為重點,支持企業制定高于國家和行業的內控標準。加快綠色制造標準建設,完善省級綠色工廠、綠色園區評價標準。(省生態環境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完善固體廢物分類統計。建立健全固體廢物統計制度,完善各類固體廢物數據統計范圍、口徑和方法。將工業固體廢物統計與排污許可有機結合,督促企業依法提供工業固體廢物數據信息。完善危險廢物統計范圍,依托危險廢物收集試點單位,將小微企業和社會源危險廢物納入統計體系。探索開展建筑垃圾統計,對施工工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進行有效管控。完善生活領域和農業領域固體廢物統計方法,建立主要類別固體廢物管理臺賬。(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統計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快工業綠色升級,降低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壓力。 1.加快產業和能源結構調整。聚焦鋼鐵、建材、石化化工、裝備、醫藥、紡織、造紙、皮革等重點行業,實施傳統產業“千企綠色改造”助推“萬企轉型”,加快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綠色新興產業。推動鋼鐵、石化等重化工行業向沿海臨港地區適度集聚,建材行業向資源富集地集聚,促進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焦化等行業兼并重組。實施工業企業“四個一批”工程,推動企業入園進區。優化工業用能結構,嚴格控制鋼鐵、化工、水泥等主要用煤行業煤炭消費,提升清潔能源消費比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2.推進工業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半p超雙有高能耗”行業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石化、化工、焦化、水泥等重點行業制定“一行一策”清潔生產改造提升計劃,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審核實現全覆蓋。圍繞鋼鐵、建材、石化化工、裝備制造等重點行業和開發區,推動綠色設計、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創建。鋼鐵、水泥、平板玻璃行業重點企業全部建成綠色工廠,汽車生產企業推行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具備條件的國家級和省級園區全部實施循環化改造。承德、唐山、張家口、秦皇島市持續開展尾礦庫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加快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新建在建礦山實現“邊開采、邊治理、邊恢復”,大中型固體生產礦山基本達到綠色礦山標準。(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自然資源廳、省應急管理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3.以鋼鐵產業為重點引領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開展鋼鐵行業建設項目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試點,從源頭實現減污降碳協同作用。推進鋼鐵行業短流程改造,試點示范富氫燃氣煉鐵,持續降低長流程煉鋼比重。優化鋼鐵行業原燃料結構,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轉型,提高廢鋼、廢鐵、煤塵、煙塵等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打造鋼鐵冶金行業“固廢不出廠”的全量化利用模式。結合鋼鐵、建材、石化化工等重點行業碳達峰行動方案,實施重大節能低碳技術改造示范工程,加快實現鋼鐵行業碳排放達峰,創建一批鋼鐵行業“無廢工廠”示范。唐山市率先開展鋼鐵行業溫室氣體試點監測,探索建立碳監測評估技術方法體系。(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4.促進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開展存量大宗工業固體廢物排查整治,推進尾礦、粉煤灰、煤矸石、冶煉渣、工業副產石膏、化工廢渣等在有價組分提取、建材生產、生態修復等領域的規?;?。推動工業固體廢物在廠區內、園區內、省域內協同循環利用,開展省級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示范,培育一批示范園區、企業。承德市圍繞尾礦綜合利用,借力國家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立足承德雙灤釩鈦冶金產業聚集區,推動固體廢物機制砂石骨料、預制混凝土結構件、全固體廢物膠凝等建筑材料規?;a供應。唐山、邯鄲市依托國家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示范基地,推進鋼渣、粉煤灰、煤矸石等在綠色建材、路基材料中的應用,提升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規模。(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5.推進再生資源高效利用。以鉛蓄電池、動力電池、電器電子產品為重點,推行生產企業“逆向回收”等模式。積極推進風電機組葉片、光伏組件等新興產業廢物循環利用。支持金屬冶煉、汽車制造、造紙等龍頭骨干企業與再生資源回收加工企業合作,建設一批大型一體化廢鋼鐵、廢紙、廢舊輪胎、廢塑料等綠色分揀加工配送中心和廢舊動力電池回收中心,高水平建設現代化“城市礦產”基地。提升再生銅、鋁、鈷、鋰等戰略金屬資源回收利用比例,推動多種有價組分綜合回收。(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推動生活固體廢物源頭減量。 1.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從日常餐飲入手,堅決制止浪費行為,推廣“光盤行動”,減少餐廚垃圾。引導賓館、酒店、民宿等場所不主動提供一次******。加快建設冀北清潔能源基地,重點建設張承百萬千瓦風電基地和張家口、承德、唐山、滄州市及沿太行山區光伏發電應用基地,減少煤電比重。加強塑料污染全鏈條防治,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規范回收利用。開展綠色物流體系建設,石家莊、保定、廊坊、邯鄲市結合智慧物流發展,推進快遞包裝材料源頭減量,減少電商快件過度包裝、二次包裝,基本實現綠色轉型。(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機關事務局、省教育廳、省商務廳、省郵政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生活垃圾管理。大力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建設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系統。開展國家級和省級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示范點遴選工作,發揮公共機構引領作用。合理布局建設廢舊物資“交投點、中轉站、分揀中心”三級回收體系,穩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網點與再生資源回收網點“兩網融合”。積極推進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加快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加強生活垃圾填埋場封場治理,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提升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能力,著力解決堆肥、沼液、沼渣等產品應用“梗阻”問題。唐山、秦皇島、滄州市沿海區域構建海上環衛工作機制,實現岸灘、入海河流和海洋垃圾常態化防治。(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機關事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多點打造特色“無廢”細胞工程。夯實基層基礎工作,探索創建多場景“無廢”模式,大力厚植“無廢”理念。創建“無廢小區”,鼓勵建設集中規范“跳蚤市場”,推動二手商品交易和流通,發展共享經濟,方便居民交換閑置廢舊物品。結合鄉村地理特點、民俗風情,創建“無廢鄉村”,將“無廢”理念納入村規民約,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干濕分類、可回收物積分兌換等適合農村固體廢物管理的長效機制。創建“無廢景區”,旅游景區、度假區做好生態化開發,倡導游客文明旅游。創建“節約型機關”,規范行政機關垃圾分類投放,推行無紙化辦公,大幅減少廢紙、一次性辦公用品產生,倡導低碳環保出行等舉措。探索工礦廢棄地多元化發展模式,資源型城市實施采煤沉陷區、獨立工礦區改造提升,綜合選用土地復墾利用、工程綠化、園林景觀建設、文化旅游開發等多種方式進行生態修復。衡水市結合教育行業資源優勢,創建“無廢校園”示范。(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機關事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強重點環節管控,推進建筑垃圾多維綜合利用。 1.推進建筑垃圾源頭減量。落實建設單位建筑垃圾減量化主體責任,將建筑垃圾減量化措施費用納入工程概算。鼓勵新建住宅建設單位直接向使用者提供全裝修成品房。城市建設改造中,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廣裝配式裝修,有序提高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負責) 2.推進建筑垃圾多渠道消納。統籌工程土方調配,新建工程開展土方平衡論證,實現區域內就近消納處置。對堆放量較大、較集中的建筑垃圾堆放點,開展環境影響分析,通過堆山造景、建設公園和濕地等方式,實現建筑垃圾堆砌地的綜合利用和生態修復。在土方平衡、林業用土、環境治理、燒結制品及回填等領域,推廣使用經處理后的建筑垃圾。在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建設中,特別是政府投資或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工程項目,優先使用建筑垃圾再生產品。推進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采取固定與移動相結合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處理設施建設模式,實現就地就近綜合回收利用。(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負責) AV免费网站